12月4日上午,“潞河讲堂”公益讲座进基层在上马台镇分馆开展,特邀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武清分校教师、副教授郝连怀为大家主讲《大运河与武清》。
讲座开始,郝老师为大家介绍京杭大运河概况。重点描述武清北运河段,从黄庄街马家口到河西务镇大友垡,全长62.3公里,流经10个镇街,76个村。具有风灾多、冰期长;海拔高,泥沙多;海潮倒灌,沙土筑堤;水急弯多四个特别明显的水文特征。对漕运案例进行分析,全方位展示当时“野水千帆集,人声沸暮烟。楼台两岸寺,灯火一河船”武清北运河段码头帆樯遮空、舳舻蔽水的繁荣盛景,生动描绘落花生、蚕豆、烟、茶等农产及各色绸缎、丝绵、丝线等丝织品等10类北上随船土宜品,以及“百十成群,名为回空,实则重载”漕运南返带货等情景,重现当时漕运事业兴盛辉煌给武清带来的无限商机。逐一介绍运河边应运而生的10个武清集市,梅厂开始立集后,各村出现了小型商铺,促进了当地及周边的农产品贸易,上马台镇主要贩卖柴、小盐、笤帚、盖顶、苇席、苇篓、苇簿等本地特产。上马台之所以享有鱼苇之利,收有五谷之裕的美誉,郝老师指出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郝老师声情并茂讲述了抗日战争、党的建设时期和土地改革期间,上马台镇开展武装斗争、减租增资运动、反奸清算斗争、搞土改、与还乡团斗争等惊心动魄的红色革命历史故事,大家引以自豪的,还有1944年9月入党的上马台乡王三庄的王廷珠,他是武清区最早的党员。
本次讲座,郝老师通过实地考察、搜集古籍中运河资料、地方史料,深入发掘武清运河文化遗产,清晰明了梳理武清北运河独特水运、昔日漕运事业发达与经济繁华,以及上马台的地理历史沿革与地方经济特色。发掘当地革命斗争史,追忆先辈永垂青史的英雄业绩。既有深入浅出的历史阐述,又有引经据典的案例分析,生动再现雍阳大地运河岸畔,千年水道神韵,源远流长的脉脉清流里润泽的文脉传承,荡漾的勃勃生机,以及繁荣发展的澎湃活力,让流淌千年的古运河穿越时空,贯穿在我们脑海,来一场精彩的大运河深厚情感缅怀之旅。共同感悟旧时风物,让更多人因运河了解自己的家乡,革命先辈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和追求正义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感人故事催人泪下,激动人心,他们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宝贵财富,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