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朱经白先生做客“潞河讲堂”,为大家带来《音乐与科技》精彩讲座,奏响创新与艺术交融华章,吸引线上线下1200余名观众聆听。
朱教授介绍音乐AI教育是借助智能软件、算法和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辅助教学及音乐创作工具、提升教学效率,以及激发音乐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教育。朱教授采取现场互动与作品展演方式,生动诠释音乐AI教育方法。观众被邀上台进行AI音乐软件创作,情景展现AI创作音乐这项极具创新性和革命性的技术,是如何改变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让每个人都能轻松踏入音乐的殿堂,感知音乐创作的亲近可及。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朱姝润演奏智能电子管乐《鸟之诗》,还有更多新颖、有趣和富有感染力的智能电子乐器演奏、音乐机器人等音乐作品,如电子手风琴和电子管乐与两个音乐机器人共同奏响的《天边》,朱教授电子手风琴演奏《裂变》,这些匠心佳作承载无限想象空间,精彩呈现音乐全新的发展空间,见证AI奇迹,充分体现音乐AI教育的实践成果。谈到理工科大学生接受音乐AI教育的重要意义,朱教授指出,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还能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对音乐的兴趣。
最后,朱教授重点强调AI能够赋能流行音乐创作,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仍需由人来完成。期待大家共同携手,为构建更加多元、智能、沉浸式的音乐体验而努力,让音乐成为连接科技与人文的桥梁,共创美好未来。并不断进行跨学科合作,能够继续推动音乐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探索更多创新应用,激发更多创意灵感。
讲座结束后,朱教授耐心解答了热心观众提出的各种问题。80岁的观众张绍俊由衷称赞,这真是一场难忘的精彩讲座。
此次讲座,生动展示AI遇上音乐的种种新奇与美妙,揭示AI技术在赋能中国民族乐器音乐生成领域的应用和探索空间,充分展现艺术创新的无限可能。艺术与科学的交融令人大开眼界、啧啧惊叹之余,也让大家清晰看到科技为音乐教育注入的蓬勃活力,赋予音乐新的生命力。对AI音乐教育的有力弘扬,激发更多人热爱音乐,增强对音乐的探索热情,得以重新思考人与机器、科技与艺术、传统与未来的多重关系。
图片:杨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