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4日上午,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武清分校教师,副教授郝连怀做客“潞河讲堂”,主讲《走进武清碑刻世界—读王毅先生主编〈武清碑刻集〉》。带领线上线下近2000名通武廊三地听众在碑刻中探寻那些深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武清历史印记,唤醒千年封存。
郝老师首先介绍了王毅先生主编的《武清碑刻集》。从体例、内容、类别、意义、作用等多方面、多层次诠释这部记录武清碑刻内容的资料性专著,既可欣赏,也益考证,利当代而泽后人。在明确贡献时,郝老师援引著名书法家何俊田在此书中的序言:“《武清碑刻集》的面世不但能给诸多乡贤奉上一帙可资充富学养的好拓本,而且能为保存我区的石刻文化遗产,乃至丰富我们民族的文化宝库,留下一份时代的贡献。”
此外,郝老师对《武清碑刻集》所收录的三十八通碑刻的拓文、原文、碑刻说明、碑文考释,文字内容、收藏情况,以及本人所收集的实证材料,通过宫室庙宇碑文和墓碑文两大类,对武清碑刻所兼具的文物与文献两大功能、文化内涵、史料价值等进行分析和解读,全面展示东汉到民国约两千年多年间,武清碑刻与历代当地社会的互动关系,生动再现古老的雍阳大地文明发展历程中政治、经济、军事、艺术文化等多维度历史信息,年代和文化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阐明碑刻不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历史的重要见证。
郝老师还深入探究《武清碑刻集》碑文内容的历史细节,比对出正史、地方史志著录中出现的录误及不足,予以纠正。如《武清碑刻集》546页的碑文,弥补了正史《清实录》154卷(551页)中的不足。第278页的碑文,查出《武清县志》(乾隆七年本)中记载的《移建杨村驿公署记》“不”字的遗漏。
此次讲座,郝老师运用考据学,生动详实陈述《武清碑刻集》在武清历史文化中所提供史料支撑,让大家直观了解历代武清社会风貌、经济状况、文化习俗、文学与书法艺术,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更加坚定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对热衷痴迷家乡文化的武清乡贤们充满敬佩的同时,也不免陷入沉思,武清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叙说,有太多的思考需要沉淀,有太多的梦想需要延续。面对这样一座陈留下太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我们有传承文化基因、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探索传承文物古迹的责任,让武清每一段历史都不缺少光华,为武清文化添彩,也为中华文明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