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武清文史学者王毅老师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为大家带来“潞河讲堂”公益讲座第293讲“话说运河”系列讲座第12讲《泉州时代的历史发现(下)》,将线上线下1000余位听众带入浩瀚的历史长河,一起探寻古泉州地名文化遗产形成轨迹。
讲座伊始王老师依据《史记》《汉书.贾山传》等史料,探寻秦始皇“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的巡行轨迹,逐一介绍了臧荼、卢绾、刘建、刘定国汉初四燕王,并生动讲述了匈奴犯边的故事。通过史料的文字解析、典籍相关、历史溯源、考古印证四个方面,得出泉州之称起于西周,依据《尚书·禹贡》《长安客话》等文献考证“湮废已久的九河故道当在山东德州以北至天津一带,禹贡黄河入海前与雍奴薮泽相汇入海,三沽正是雍奴薮泽的一部分”,从而科学论断“雍奴薮”泽命名源起“禹贡黄河”。 此次讲座,王老师把大运河文脉作为家乡文化传承的良好素材,所涉猎的一桩桩一件件考证,将一幅地域与历史完美交融、文化与政治生活相映成趣的宏大画卷徐徐展开在大家眼前。在王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古泉州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清晰明了,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以及家乡的历史,开拓了眼界,激励人们从厚重、多元的大运河文化中汲取营养,共同传承运河文化价值,并由此转化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