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福文化,也称为中国福文化或福文化,是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福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华民族同生,与中华民族发展同步,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喜庆、欢乐、祥和的新春气氛,2024年1月28日,武清区图书馆开展书香武清领读人《春节说福》新春主题活动,30余名读者参与其中。
本次活动邀请了我区著名文化学者、天津教育学会会员、学科带头人李玉刚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福文化的历史内涵及重要意义。李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述了福字的历史和演变,通过甲骨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不同的书体介绍了福字的结构和不同的形态。最后,李老师又为大家普及了康熙皇帝“天下第一福”的传奇故事,以及其暗含的“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和“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的特殊寓意。紧接着,李老师又与大家分享了春节期间“福”字和春联的贴法和讲究,为什么要倒贴福字?如何通过平仄来辨别上联和下联?现场的读者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李老师的问题。活动最后,李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字体的福字赠与了在场的读者,现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福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扩长,已全面渗透于人们的生活、思想等方方面面。此次活动的开展,既是一个祈福纳祥的过程,又是对中华“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武清区图书馆将持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广大读者的文化生活、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切实提高读者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