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

市媒聚焦 | 《运河少年·腾飞之约》:运河文化与公益教育的完美融合

时间:2025/09/29

市媒聚焦 | 《运河少年·腾飞之约》:运河文化与公益教育的完美融合

近日,武清区图书馆王子君馆长与石各庄中心小学张景懿老师接受天津生活广播电台爱心同行主持人么钟老师的专访,围绕新创文化剧目《运河少年·腾飞之约》的创作理念、运河文化传承与公益教育实践展开深入交流。本次访谈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形式将地方文化、红色精神与非遗体验相融合,以及公共文化空间在促进"家校社共育"中的独特价值。

图片12.png

 

么钟老师:馆长,您好!《运河少年·腾飞之约》这部剧,将运河文化、周恩来精神和非遗体验融合在一起,初衷是什么?希望给孩子们,特别是参与的家庭带来怎样的触动?

子君馆长:

这部剧以大运河文化为背景,通过淮安和武清两地少年的研学交流,将武清独特的运河文化、深厚底蕴和非遗传承的当代活力展示出来。我们希望让运河在这些少年心里,不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可以入口、可以吟唱、可以血脉偾张的生活信仰。当家长愿意把周末还给孩子,让他们去感悟这些文化;把课堂还给生活,这就是我们最想起到的作用。

么钟老师:这部剧强调"家校社共育",在您看来,像图书馆、文化馆这样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共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子君馆长:

公共文化空间应该是家校共育的第三场所,它不能代替课堂,也不能重复家庭,而是让教育在书页之上、在舞台之上、在河水之畔获得一种呼吸。我们的使命不仅是增加知识量,而是减少教育的摩擦力,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同一频率上共振。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大家在学习之外,让文化成为精神上可以依靠的肩膀,而不是非要追赶的任务。

么钟老师:张老师,您从事基础艺术教育26年。大家可能会觉得音乐老师的工作就是教孩子唱歌跳舞,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走出校园,开始为"瓷娃娃"等特殊儿童上公益心理课?

张景懿老师:

十年前第一次看到那些孩子时,我备了好多课,但大的孩子有20岁,小的才3岁,这么大的年龄差距,让我感觉同时教会她们很有挑战,于是临时改变策略,教了一首备用的歌曲。一个18岁男孩课后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张老师,我都好久好久没进过课堂了,您来了我仿佛又回到了学校。"那一刻,我的心被融化了。

么钟老师:面对这些年龄、经历、身体状况完全不同的孩子,您是如何开展课程的?您提到的艺术疗愈课程,它的核心是什么?

张景懿老师:

我播放音乐创设情境,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作为创作素材,让孩子们做成美丽的手工画。在他们动手的过程中,去思考、创造美。生活如果加进一点艺术就会有滋有味。我会在节假日让孩子们结合主题创作作品。当他们创作完成后,爸爸妈妈都非常惊讶,因为这些孩子都被保护得很好,在家里可能什么事情都不会做,突然呈现出一副美妙还可以食用的作品。

么钟老师:您能分享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吗?您认为"艺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哪些语言直接教育达不到的效果?

张景懿老师:

很多妈妈感动地说:"我不知道我家孩子这么能干。"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都有巨大的能量,只要爸爸妈妈更多地去发现、去支持,他们小小的身体里也能迸发出很大的力量。艺术疗愈让孩子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得自信,这种体验是单纯的语言教育难以达到的。

么钟老师:《运河少年》中也有非遗体验,如做杨村糕干。在您看来,这种"动手体验"式的文化传承,和您通过艺术活动进行的心理辅导,在激发孩子内在能动性方面,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张景懿老师:

人在动手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动脑,是一个放松、疗愈自己的过程。杨村糕干有600年历史,因运河而生。康熙帝称它"妇孺恩物",周恩来总理在1958年还把它作为国礼送给西哈努克亲王。我希望通过这部剧,让这么有历史、有传承、又美味的食物重新返回大家的视野。

么钟老师:通过"瓷娃娃"课堂,您了解到武清还有上百名留守、困境儿童。是什么力量支撑您,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继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走访、资助、辅导这些孩子?

张景懿老师:

我利用休息时间、晚上加班时间和所有节假日去做公益心理咨询和艺术疗愈课程。我好像没有真正的休过假期,我的假期也是在做公益事情,但乐此不疲,因为助人自助,助人为乐也让我很快乐。

么钟老师:那未来咱们文旅也好,图书馆也好,是不是有计划将《运河少年》这样的文化剧目和张老师开展的公益心理辅导能够更深度的去结合?

王子君馆长:

我们图书馆正在策划举办潞河剧场,以大运河的文化宣传为主,定期开展公益剧目,进行运河文化的传播,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宣传非遗,更关注学生的深度体验式阅读。将一台戏升级为一条情感的运河,当公益和文旅在同一个空间相遇,文化也有了温度,公益也就有了史诗。

么钟老师:我们微信平台上有一个朋友问咱们《运河少年》这部剧在什么地方表演?有没有剧目相关的一些介绍?

王子君馆长:

《运河少年·腾飞之约》将于10月5日上午9:30在武清区图书馆一楼的报告厅首演,具体介绍请关注武清区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

么钟老师:大家搜武清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看我们运河少年这部剧的一些预告,包括剧目的一个大概的内容,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在10月5号上午9:30准时到武清图书馆去看演出。

么钟老师:张老师,您对家长和公益新人有哪些建议?

张景懿老师:

现代社会的亲子关系存在"躺平的孩子,超卷的父母"这种对立关系,导致很多亲子问题。我既是老师,又是母亲,很容易走到孩子心里,也很容易走到妈妈心里。我思考的是怎么能让他们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

对于想投身公益的年轻教师或志愿者,首先要知道自己想帮助什么样的人,自己能够提供什么资源,同时也要做好知识储备,再次就是在爱别人的时候一定要爱自己。

么钟老师:从《运河少年·腾飞之约》这部剧看到了从运河千年的流淌当中我们去汲取文化的养分,今天我们《与爱同行》节目又从一位普通音乐老师26年的这个坚守当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运河少年·腾飞之约》是关于文化自信的约定,而张景懿老师、王子君馆长和孩子们的心灵之约是关于爱和成长的约定。再次感谢张老师,也感谢王馆长,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生活当中的守护者,守护文化,同心守护那一份最初的善良与坚持。

更多精彩节目内容大家可通过扫描图片二维码进行回放收听。

爱心同行 每周六13:30。节目播出频率为FM91.1

1759127557394801.png

 

 



上一篇:武清区图书馆开展节前应急演练和安全检查
下一篇:武清区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 共创书香武清”汽车流动图书馆下基层送书活动10月服务安排

地址: 天津市武清区泉旺路52号(301700) 电话:022-22163388 传真:022-22163388 意见邮箱:wqlibjsb@126.com 监督举报电话:022-29342567

武清图书馆 202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