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午,天津知名文史学者、乡土文学作家侯福志老师做客“潞河讲堂”,主讲《武清籍爱国报人刘髯公轶事》,带领线上线下1000余人走进刘髯公传奇人生,感受其非凡的人格魅力与爱国情怀。
侯福志老师以刘髯公“纷繁乱世扰,不灭爱国心”的一生为主线,简要回顾了刘髯公生平。刘髯公,1893年生于河北武清县杨村七街,自幼聪慧,精通“六经”,乡邻皆视其为大器之才。十六岁时,成为军队学兵。毕业后,参与辛亥滦州起义。进入民国,他在多个重要职位任职。目睹国内政治混乱、民间疾苦,刘髯公深感舆论与文化对于改善社会的重要性,于是决定投身新闻事业。
侯福志老师生动讲述了刘髯公创办《新天津报》的历程。于1924年与友人在天津法租界合伙创办了平民化报纸《新天津报》,以“大公对外,忠实服务,倘有陨越,上帝临汝”为训词,以“维持旧道德,提倡新知识”为宗旨,内容聚焦大众关心之事,突出真实性与通俗性。《新天津报》发行量高达5万份,成为当时天津小报中的佼佼者,深受民众喜爱。
侯福志老师还讲述了刘髯公关心桑梓,热心公益和慈善,为国为民纾难的慷慨义举。他为解决家乡水患积极奔走,组织义演筹款,发起在杨村(夹道庄)修筑泄水闸一道;捐资维修清真北大寺;在家乡创办了杨村镇私立第一初级小学校。1933年,冀东战祸期间,他日日奔波,施食施药,又向各方募集巨款以资救济。1938年,刘髯公在万国桥被日本特务绑架,关押于日租界宪兵队,遭受水牢、鞭打等酷刑折磨达半年之久,最终英勇牺牲。
此次讲座,侯老师真实动人而又浓墨重彩地陈述刘髯公爱国情怀和人生风范,大家从其生平旧事中领悟他的爱国之情。刘髯公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和爱国操守,跨越时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树立了一座丰碑,从中汲取接续奋斗的力量,激发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斗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