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武清文史学者王毅先生做客“潞河讲堂”,主讲《雍奴时代(上)》,带领通武廊三地1200余名听众穿越时空,领略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至唐天宝元年期间,雍奴时代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
王毅先生聚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天宝元年六朝时期,近300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梳理出八个章节,条文缕析讲解古雍奴的历史变迁、文化融合与经济发展等社会现状。先介绍“两郡两县,绝后空前”的历史格局,渔阳郡领六县,其中雍奴作为渔阳郡治时间近180年,其地域范围涵盖今河北省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市海河以北、北京市怀柔区、通州区以东地区。谈到“纷争碰撞,融合同化”的历史进程,通过石勒、石虎、冉闵等统治人物所掌政权更迭,四方部族颁布所改姓氏的描述,展示后赵到冉魏时期,战乱纷争和民族融合的趋势,以及当时社会的复杂多元。讲到“北魏分裂 齐周代位”,梳理北魏从立国到分裂,再到北齐、北周相继更替的历史脉络,穿插武清开发区出土的两座北朝墓葬,为研究天津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所提供的珍贵实物资料。分析“隋朝一统,挖河用兵”这一历史时期,隋朝如何通过发展生产、广设仓储、开凿永济渠等策略,雍奴地区怎样从单纯的渔盐之利发展,兼具河海之便,让当地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说到“燕夏造反,草头二王”,通过高开道和窦建德的起义,雍奴县令郑罗汉坚守孤城的英勇事迹,再现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的历史现状和个人在乱世中的忠诚与担当。“武德减域,分置临泃”行政区划中,武清名字由来有了出处,唐天宝初恢复郡领县制,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一百一十处,将雍奴改为武清,隶范阳节度使,移治旧县。“太宗征东,边患未已”章节,介绍唐太宗于十九年(645)东征, 雍奴县是粮草转输基地,及北方少数民族带来的边患不停。最后讲述田豫、鲜于辅、阳裕、阳鹜、慕容垂等“先贤人物”的事迹,突出武清历史名人,发掘共享的民族形象特质。
王毅先生结合丰富的史实资料,地方图像,在雍阳大地广阔的时空中,生动再现雍奴时代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许多富有特色的社会发展态势,让听众对古雍奴时代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在感叹历史的波澜壮阔,辉煌与挑战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王毅老师主讲的《雍阳春秋系列讲座》,浸润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为深入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渊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传承和弘扬武清历史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宣传好,增强文化认同,可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让我们立足本土,彰显武清特色,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古典文明叙事,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在过去的回溯中,启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