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

潞河讲堂·回顾|马克平《篆刻基础知识(二)》

时间:2024/11/11

11月9日上午,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清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马克平老师做客“潞河讲堂”,主讲《篆刻基础知识(二)》,带领线上线下1100余名听众继续领略方寸之间的万千气象。

 

1731308266598895.png


1731308267682453.png


1731308267266351.png

 

中国文人历来追求“诗书画印”,而其中的“印”自上古时代就烙下了中华民族的文脉基因。马老师先谈篆刻艺术中的如何治印,刻刀、印床、文房四宝、印泥、砂纸、镜子、印箸印规篆刻字典等八种最基本的治印工具讲起,谈到治印用的材料主要是叶腊石科石料属于硅酸盐矿物其次有象牙、玉石、水晶、玛瑙等例举全国最著名的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四种名贵章料还有东北的辽石、萧山红、广西冻、墨绿冻玉石逐一与大家进行交流、析评告诫大家在选购章料不能光看外表颜色要注意看章料的硬度是否有沙丁是否有裂纹以防上当受骗。详细分述磨平印面直接刻和临写法、水印法两种设计印稿印稿上石、揭去稿纸、动刀刻印、刻边款治印一般步骤


1731308416529401.png


1731308416504034.png

 

马老师针对篆刻艺术的构成要素,发表自己独到见解,他说“字法”是篆刻的前提,是篆法、章法、刀法三个要素的基础,应排在首位。要想学好篆刻,首先懂得“字法”,要下大力气钻研甲骨文、钟鼎文,学会大篆、小篆等各种文字的写法。强调必须学会古文字的写法,认识古文字,不但能可以看懂印章,还能在篆刻作品创作设计中深入灵活运用古文字,做到得心应手,独具特色。细致讲解“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古人的造字方法和符号让大家了解中国文字的产生过程和演变规律,掌握古文字的结构特点和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

 

1731308481747157.png


1731308481397493.png

 

此次讲座,马老师把自己几十年潜心钻研篆刻艺术的心得收获与大家治印工具,到治印材料的选择和赏析,再到治印每一步骤,涵盖了治印的常识结合古人“六书”造字方法,阐明“字法”在篆刻艺术四要素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图文详说,不仅让观众领略了金石篆刻艺术的魅力,切实提高对篆刻艺术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大家提高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篆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应邀前来的天津市书协理事、市文联委员、中书协会员何俊田先生对自己的爱徒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篆刻艺术的精神大加赞扬。师徒二人在其原有篆刻基础不断探索新印式、新境界新追求一路坚持,不遗余力弘扬篆刻艺术,实属难能可贵。马老师也表示不负恩师众望,继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上一篇:武清区图书馆举办第四季度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
下一篇:【雍阳学堂】第六十五期:“亲子携手,共筑消防火墙”亲子手工活动圆满结束

地址: 天津市武清区泉旺路52号(301700) 电话:022-22163388 传真:022-22163388 意见邮箱:wqlibjsb@126.com 监督举报电话:022-29342567

武清图书馆 2023版权所有